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生產研發的各類離心機是藥劑配比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儀器,常賣的型號有TDL-60B\TDL-5-A\LXJ-IIB等。文中先介紹一種三相離心機運行的情況,接著介紹藥劑配比中,需要用到離心機的介紹,另外在介紹有關于系統改造方面的知識,僅供大家參考。
1、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在文中介紹一種三相離心機的運行情況
三相分離裝置運行初期,我們按離心機廠商提供的相關數據及試運藥劑,依次檢驗了三相離心機的運行穩定性、處理能力及藥劑的配比效果。
在試運初期,我們在供應商指導下分別使三相離心機在3、4、5m3 /h三種處理負荷下連續運行,基本符合離心機處理能力要求,但產品質量不能滿足預定要求。為驗證三相離心機的固相處理能力,我們將離心機進料改為罐底油泥,固相出泥呈深灰黑色,出泥連續且泥餅干燥,可堆積無流動,含水率大幅低于原設計,泥餅質量基本符合預期要求。
2、藥劑配比
根據供應商建議及我們對絮凝劑、破乳劑實驗室小試結果,我們對藥劑的不同濃度配置進行運行對比。其中破乳劑投加量嘗試了0ppm、500ppm、3000ppm及6000ppm四個點,絮凝劑嘗試了0ppm、100ppm、200ppm及400ppm四個點,并對以上兩種藥劑的不同濃度進行了交叉試驗。投藥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驗證后,我們發現原料的含水率對出口污油含水率的影響相對顯著,為穩定原料性質、降低含水率變化幅度,我們延長原料油沉降脫水時間,初期重污油沉降脫水后進入第二個原料罐作為三相分離原料。從運行效果來看此流程有效保障了三相分離裝置的原料含水率的穩定,產品合格率大幅上升。
3、系統改進
在投運初期,在處理量為5m 3 /h的條件下運行出現了離心機軸端漏液情況,經分析,導致軸端漏液的主要原因是原設計液相出口管線直徑偏小,液流不暢導致,針對此情況我們對離心機液相出口管進行了加粗改造,改造完后再未出軸端現漏液現象。
三相分離系統投運后我們發現,三相離心機的PLC控制系統可能由于投藥系統及其它原因導致停止進料,而蒸汽加溫為手動控制,因此很難保證及時切斷。為確保生產安全,我們增設了對蒸汽加溫系統增設了自動切斷閥,與三相離心機的PLC控制系統連鎖。從以上運行結果來看試運期間三相分離裝置產品油、水、渣三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油相:出油含水率合格(協議出油含水率<2%)但不穩定,一致性較差;
水相:出水含油量與預期效果有較大差距,高于協議要求<1%;
固相:從分析數據來看含水率優于協議(協議要求平均水含量60~65%),固相出渣較干符合生產需求。
4、成功經驗
a.重質污油通過離心法可大幅提高脫水效率,同時三相離心機的成功應用可將污油中的水、固相一次脫除,效率大幅提高;
b.原料的預處理十分重要。三相離心機對原料含水率十分敏感,特別在原料油含水率≥45%時成品污油含水率將大幅上升,重污油應適當預處理;
c.成品油流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三相離心機出油含水率可能存在不合格,因此對不同含水率的污油暫存時應區別進罐區別處理;
5、工藝介紹
a.工藝設計還需進一步優化,由于重污油性質不穩定,含水率變化幅度大,難以達到三相離心機入口要求,雖調整了部分工藝,但仍存在脫水效率低操作難度較大的問題;
b.重污油投加藥劑后進入三相離心機停留時間過短,沒有充分的混均、反應時間,引起藥劑使用效率低、效果不顯著;
c.原料中固相有機物含量低,礦化度高,導致泥餅含水率過低自潤滑及流動性差,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離心機螺旋負荷;
d.我們在化驗分析時發現,原料污油經加藥、加溫、離心后在上層污油與下層清水之間存在一個夾層,此夾層表觀性質類似浮渣,由微顆粒狀的重質油顆粒或其它懸浮顆粒與間質水構成,夾層厚度隨污油品質變化而變化,體積量一般在10~30%之間,經三相離心機處理后的污油也存在夾層,但夾層厚度明
顯收窄,一般≦10%,試驗中提高加溫溫度延長加溫時間均不能使間質熔融聚合。由于夾層介質的比重極為接近1,同時由于間質水的存在,我們認為這是導致污油自然脫水困難的主要影響因素,經過三相離心機后的污油間質層收窄是由于大量間質轉移到水相,這也正是三相離心機出水油含量偏高的主要
原因。
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介紹的以上內容僅供大家參考。